【十二经络歌诀】在中医理论中,经络系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,贯穿全身,联络脏腑、沟通内外。而“十二经络”则是这一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,它们分别是:手三阴经(肺、心包、心)、手三阳经(大肠、三焦、小肠)、足三阴经(脾、肝、肾)、足三阳经(胃、胆、膀胱)。为了便于记忆和学习,古人总结出了“十二经络歌诀”,帮助医者与学者更好地掌握这一复杂体系。
一、手三阴经
手太阴肺经,起于中焦,上循咽喉,出缺盆,络肺,属大肠;
手厥阴心包经,起于胸中,下膈,历膻中,属心包,络三焦;
手少阴心经,起于心中,出胁,下膈,属心,络小肠。
二、手三阳经
手阳明大肠经,起于鼻旁,上颈,入缺盆,属大肠,络肺;
手少阳三焦经,起于无名指端,上行耳后,入耳中,属三焦,络心包;
手太阳小肠经,起于小指外侧,上肩,入缺盆,属小肠,络心。
三、足三阴经
足太阴脾经,起于足大趾,上腨内,入腹,属脾,络胃;
足厥阴肝经,起于足大趾,上腨内,贯膈,属肝,络胆;
足少阴肾经,起于足心,上腨内,贯脊,属肾,络膀胱。
四、足三阳经
足阳明胃经,起于鼻,下颊,入缺盆,属胃,络脾;
足少阳胆经,起于目外眦,上头角,入耳中,属胆,络肝;
足太阳膀胱经,起于目内眦,上巅,入脑,属膀胱,络肾。
结语:
十二经络,如江河之流,贯通全身,维系生命。通过“十二经络歌诀”,不仅能够清晰地记住每条经络的起点与归属,还能理解其在人体中的功能与联系。学习经络,不仅是对中医知识的掌握,更是对生命规律的深入探索。愿每一位研习者,都能在这条古老而深邃的道路上,走得更远、更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