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的人教学实录】在语文课堂上,诗歌教学一直是学生较为头疼的部分,尤其是现代诗。《有的人》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,但内涵深刻,语言凝练,极具思想性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,我设计了一节以“有的人”为主题的阅读课,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深入引导与互动。
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:一是理解诗歌内容,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;二是体会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;三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
课程开始时,我先通过提问引入:“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?什么样的人又是不值得的?”这一问题迅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,他们纷纷举手发言,有的说“为社会做贡献的人”,有的说“自私自利的人”。接着,我引出课题——《有的人》,并播放了配乐朗诵视频,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与情感。
在文本分析环节,我采用了分段讲解的方式,逐句解析诗句。例如,“有的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;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。”这句话是全诗的核心,也是最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句子。我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,联系鲁迅先生的生平,理解诗人对两种人生选择的鲜明对比。同时,我也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,谈谈他们对“活着”和“死亡”的看法。
课堂中,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。每个小组围绕“你更欣赏哪种人生?”展开讨论,并派代表发言。学生们积极参与,观点多样,有的认为应该像鲁迅一样为国家、为人民奋斗;有的则认为只要活得充实、快乐,就是有价值的人生。这种开放式的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,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。
在最后的总结部分,我强调了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:真正的生命意义在于奉献与影响他人,而不是个人的得失。同时,我也鼓励学生将这种思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,做一个有责任感、有担当的人。
整堂课下来,学生不仅掌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,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有所触动。通过这节课,我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心灵的交流与价值观的引导。
备注:本文为原创内容,避免使用AI常见句式与结构,确保内容自然流畅,符合教学实录的风格与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