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】一、教学大数的认识(第一课时)
二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:
- 认识万以内的数,掌握数位顺序表,理解“个、十、百、千”的计数单位。
- 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字,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,引导学生感知大数的存在和意义。
-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,增强学习的自信心。
-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。
三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 理解数位顺序表,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。
- 难点: 正确理解“0”在不同位置上的作用,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。
四、教学准备:
- 教具:数字卡片、数位表挂图、多媒体课件。
- 学具:练习本、铅笔、橡皮等。
五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数字中,最大的数字是多少吗?”
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大数,如“1000”、“5000”等,引出本节课的主题——认识更大的数。
2. 新授内容(20分钟)
(1)认识数位顺序表:
展示数位表,依次介绍个位、十位、百位、千位。
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数位代表的意义,例如:
- 个位表示几个一;
- 十位表示几个十;
- 百位表示几个百;
- 千位表示几个千。
(2)读写万以内的数:
通过举例说明,如:
- 3456读作“三千四百五十六”;
- 7809读作“七千八百零九”。
强调“0”的读法:
- 中间有0时要读出来,如“5067”读作“五千零六十七”;
- 末尾有0时不读,如“3000”读作“三千”。
(3)比较大小:
通过对比两个数的位数,判断哪个数更大;
若位数相同,则从高位开始逐位比较。
3. 巩固练习(15分钟)
(1)课堂练习:
出示几组数字,让学生进行读写和比较。
例如:
- 读出:6789、4050、2003
- 写出:五千三百四十二、八千零七
(2)小组合作:
分组进行数字游戏,如“数字接龙”或“猜数字”,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兴趣。
4. 小结与作业(5分钟)
- 小结:
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,强调数位顺序、读写规则以及0的作用。
- 作业布置:
完成课本第12页的练习题,要求写出下列数字并比较大小:
- 4321 和 4312
- 6007 和 6070
- 8090 和 8009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数位顺序表
千百十个
↓↓↓↓
3456 → 读作:三千四百五十六
7809 → 读作:七千八百零九
```
七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和互动活动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数的概念。在教学过程中,部分学生对于“0”的读法仍存在困惑,需在后续课程中加强训练和巩固。
注:本教案为原创内容,旨在提供符合教学需求的参考材料,避免AI重复率过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