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学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】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,“9加几”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重要起点,也是培养数感和计算能力的关键内容。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,帮助学生理解“9加几”的计算方法,掌握“凑十法”的基本思路,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。
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:让学生掌握“9加几”的计算方法,能够正确进行口算。
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动手操作、小组合作等方式,引导学生发现“凑十法”的规律,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,增强学习信心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- 重点:理解“9加几”的计算方法,掌握“凑十法”。
- 难点: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操作过渡到抽象思维,形成自主计算的能力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教具:数字卡片、小棒、课件图片等。
- 学具:每人一套数字卡片、练习本。
- 环境布置:教室设置“数学乐园”主题情境,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。
四、教学过程
1. 情境导入(5分钟)
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引入课题:“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超市买东西,我们来看看,小明买了9个苹果,又买了3个,一共买了多少个?”
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,引出“9+3”这个算式,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。
2. 探究新知(15分钟)
- 操作体验:学生用小棒摆出9根和3根,尝试将它们合并在一起,观察总数。
- 讨论交流: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“怎么才能更快地算出9+3的结果?”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- 引出方法:教师介绍“凑十法”,即把3分成1和2,9加1得10,再加上2就是12。
通过直观操作和语言引导,帮助学生理解“凑十法”的原理。
3. 巩固练习(15分钟)
- 基础练习:完成课本中的“9加几”题目,如9+2、9+4、9+6等。
- 变式练习:出示不同的题目,如“9+7=?”、“9+5=?”等,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。
- 小组合作:分组进行“9加几”比赛,看哪一组算得又快又准。
4. 拓展延伸(5分钟)
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如:“小红有9支彩笔,妈妈又给她2支,她一共有多少支?”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,增强应用意识。
5. 总结回顾(5分钟)
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,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,有什么收获。教师进行简要总结,强调“凑十法”的重要性。
五、板书设计
```
9 + 3 = 12
/ \
1 2
9 + 1 = 10
+ 2 = 12
```
六、作业布置
1. 完成练习册上“9加几”的相关题目。
2. 和家长一起玩“9加几”的游戏,巩固所学知识。
七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,注重动手操作与思维训练相结合,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“9加几”的计算方法。同时,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,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。今后教学中,应进一步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,给予更多个性化指导。
结语:
“9加几”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台阶,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,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,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,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