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父与子的故事】在城市的边缘,有一座老旧的居民楼,楼下的小院里种着一棵歪脖子槐树。树下常年坐着一位老人,手里握着一把旧藤椅,眼神望向远方,仿佛在等待什么人。
他叫李建国,是这座老楼里最年长的住户之一。他的儿子李明远,曾在十年前离开家乡,去大城市打拼。那时的李明远还很年轻,满脸朝气,而李建国则站在门口,默默目送儿子的背影消失在街角。
那一年,李明远刚大学毕业,怀揣着梦想和一纸录取通知书,离开了家乡。他说要闯出一片天地,让父亲过上好日子。李建国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把一个旧皮箱塞进儿子的行李中,里面装着他亲手缝制的棉被和几件干净的衣服。
“别忘了家。”这是李建国唯一说的一句话。
十年过去,李明远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,成为一家公司的中层管理者。他有了自己的房子、车子,甚至还有一个漂亮的妻子。但每当夜深人静,他总会想起那个老屋、那棵槐树,还有父亲那张布满皱纹的脸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李明远接到老家的电话,说父亲生病住院了。他立刻请假赶回,却在医院门口愣住了——病床上的李建国瘦得几乎认不出来,脸上满是疲惫,却还带着一丝笑意。
“爸,你怎么不早说?”李明远声音有些颤抖。
“你忙你的,我没事。”李建国轻声说道,语气中透着几分倔强。
那天晚上,李明远第一次走进了父亲的房间。房间里摆满了他小时候的玩具、奖状,还有几本泛黄的日记本。他翻开一本,看到上面写着:“今天明远考上了大学,我高兴得一夜没睡。”
那一刻,李明远的眼眶湿润了。
从那以后,李明远开始频繁回家。他不再只是匆匆一瞥,而是陪父亲聊天、散步,甚至一起打理那棵老槐树。他们之间的距离,似乎在慢慢拉近。
有一次,李明远问父亲:“您当年为什么让我走?”
李建国笑了笑,说:“我想让你知道,人生不是靠我撑着的,是你自己走出来的。”
这句话,成了李明远心中最深的感悟。
如今,李建国已经康复,虽然身体不如从前,但精神却比以前更好。每天早上,他都会坐在槐树下,看着阳光洒在地面上,仿佛在等待什么。
而李明远,也学会了放下那些曾经的浮躁与追逐,开始珍惜眼前的亲情。
父与子的故事,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,只有平凡中的温暖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走得多远,家永远是最深的牵挂,而父母的爱,是最无声却最坚定的力量。